2024學年「桃花源的門道:冶園與園冶」短期課程回顧




一逕抱幽山,居然城市間。
夏伏伊始,由葉放導師教授的 “桃花源的門道-冶園與園冶”,作為2023-2024年度的預科與研修課程,在英國國王基金會傳統藝術學院(KFSTA)中國中心,圓滿落下了帷幕。
這是一項以園林為內容,引導學員在當代語境中研修傳統藝術的課程。
第一週 冶園之理。也就是園林的世界觀,從文化演變和思想精神,關於以何冶園的創作道理。
第二週 冶園之法。也就是園林的方法論,從藝術規律到表現技巧,關於如何冶園的創作法術。
在暑熱喧囂的城市,尋找清幽風雅的桃花源,別有一番滋味。
短暫的兩週時間,學員們認識了從紙上水墨到地上林泉的演變思維,也認知了從平面到立體的轉換技巧,特別是掌握了將園林藝術的理念,運用在疊山理水、蒔花藝木、建亭築台和裝潢佈置中的創作法則,從而形成了以園林作為一種世界觀與方法論的基本思想。
同時,學員們也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修課程中,收穫了園林文化的鑒賞和學養,以應用到其他形式的創作之中。
於是,“冶園與園冶”,對於“造什麼樣的園林和怎麼樣的造園林”,在當代社會環境中探討對傳統藝術的繼承與發揚,便有了園林作為生活的方式與態度。而對於園林藝術和藝術園林,前者探討以園林作為營造藝術的方法,後者探討當園林作為藝術表達的形式,也有了園林作為藝術的現實與理想。
毫無疑問,KFSTA中國中心課程的精彩之處,正是在於中英傳統藝術的對應與融合,從“山水觀的形成-風水與山水”到“桃花源的門道-冶園與園冶”,就是對應西方藝術自然原理和宇宙規律的經典,而展開了中國藝術自然原理和宇宙規律的思辨。
作為展現教學成果的重要環節,簡報和模型始終被導師與學員所重視,一方面,學員們將課堂中和園林里的感受、思考與領會,以攝影、畫報、打印、剪貼、繪畫和書寫等組合內容,作為理論,以簡報方法來進行圖文園林的表達。另一方面,學員們將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學習、發想和創意,以圍牆、石頭、樹木、亭子、水池和裝置等構成元素,作為實踐,以模型形式來進行微型園林的展現。
KFSTA中國中心還將選擇學員的優秀作品,參加期末在蘇州“狀元第”舉辦的“年度中西传统艺术展覽”,以及在英國倫敦KFSTA舉辦的“優秀學員作品展”,屆時,線下線上相結合,中西傳統藝術相映成輝。
KFSTA中國中心還將選擇學員的優秀作品,參加期末在蘇州“狀元第”舉辦的“年度中西传统艺术展覽”,以及在英國倫敦KFSTA舉辦的“優秀學員作品展”,屆時,線下線上相結合,中西傳統藝術相映成輝。
課程其間,恰逢Academy of Fine Arts Vienna維也納美術學院院長Johan Frederik Hartle來訪,有幸請他給大家作了一個簡短而精彩的講演,院長在對園林課程的設置和內容大加讚賞的同時,也對學員的簡報和模型作品給予了熱情鼓勵及寶貴建議。
園林,我們心中的桃花源,願其種子隨風而遠行,四面開花,八方歡喜。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