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學年「桃花源的門道:冶園與園冶」短期課程回顧


一逕抱幽山,居然城市間。
春景熙熙,由葉放導師教授的 “桃花源的門道-冶園與園冶”,作為2024-2025 年度的預科與研修課程,在英國國王基金會傳統藝術學院(KFSTA)中國中心,圓滿落下了帷幕。這是一項以園林為內容,引導學員在當代語境中研修傳統藝術 的課程。
第一週
第一週講冶園之理,也就是園林的世界觀,從文化演變和思想精神,關於以何冶園的創作道理。
第二週
第二週講冶園之法,也就是園林的方法論,從藝術規律到表現技巧,關於如何冶園的創作法術。
在喧囂的城市,尋找漁樵耕讀而林泉高致的桃花源,別有一番滋味。
短暫的兩週時間,學員們認識了從紙上水墨到地上林泉的演變思維,也認知了從平面到立體的轉換技巧,特別是掌握了將園林藝術的理念,運用在疊山理水、蒔花藝木、建亭築台和裝潢佈置中的創作法則,從而形成了以園林作為一種世界觀與方法論的基本思想。
同時,學員們也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修課程中,收穫了園林文化的鑒賞和學養,以應用到其他形式的創作之中。
於是,“冶園與園冶”,對於“造什麼樣的園林和怎麼樣的造園林”,在當代社會環境中探討對傳統藝術的繼承與發揚,便有 了園林作為生活的方式與態度。而對於園林藝術和藝術園林, 前者探討以園林作為營造藝術的方法,後者探討當園林作為藝術表達的形式,也有了園林作為藝術的現實與理想。
毫無疑問,KFSTA中國中心課程的精彩之處,正是在於中英傳統藝術的對應與融合,從“山水觀的形成-風水與山水”到“桃花 源的門道-冶園與園冶”,都是對應西方藝術自然原理和宇宙規律的經典,以此展開了中國藝術自然原理和宇宙規律的思辨。
作為展現教學成果的重要環節,“紙本園林”和“模型園林”始終被導師與學員所重視。一方面,學員們將課堂中和園林里的感受、思考與領會,以攝影、畫報、打印、剪貼、繪畫和書寫等組合內容,作為理論,以紙本展現的方法來進行圖文園林的表達。另一方面,學員們將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學習、發想和創意,以圍牆、石頭、樹木、亭子、水池和裝置等構成元素,作為實踐,以模型建構的形式來進行微型園林的展現。
本年度學員的構成,有藝術家、設計師、美術活動的策展人、生活美學的策劃人以及景觀機構的創始人等等,從課堂論述到園林辨析,提問、互動與探討的氛圍相當濃郁,無論是如何創作一個理想的園林,還是如何營造一個心中的園林,均可謂教學相長,其間來自蘇州大學建築學院的教授,來自湖南的室內設計師和廣西的傢俱設計師以及河南的香道師等也參與了課程的聆聽和交流。
來自意大利的藝術家Giulio Frigo早早就預約了本次課程,他被葉放導師所闡述的園林語境和藝術哲學深深吸引,表示通過這次中國園林藝術的研學,給他的藝術創作注入了全新的靈感維度。
多位藝術家同學把紙本園林和模型園林當作為一種裝置的藝術,紛紛運用所學的園林視覺語言與自我的藝術經驗相結合,進行了文字和圖像的創作,並嘗試以當代的材質重構園林的虛實關係,把各自對中國園林的哲思融入了紙本和模型形式的裝置作品。
KFSTA 中國中心還將選擇學員的優秀作品,參加期末在蘇州“狀元第”舉辦的“年度中西传统艺术展覽”,以及在英國倫敦KFSTA 舉辦的“優秀學員作品展”,屆時,線下線上相結合,中西傳統藝術相映成輝。
園林,一方駐留在我們心田的桃花源,願其生機盎然的種子乘着四月的東風遠行。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