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學年「山水觀的構成:山水畫」短期課程回顧

2019.2.21

近日,丁羲元導師和林海鐘導師在PFSTA中國中心共同教授了「山水觀的構成:山水畫」兩週短期課程。丁羲元導師以系列講座的形式進行授課,對照歷代名畫,分析山水畫的形成,闡釋山水中的五形觀念。林海鐘導師以山水的造型學作為貫穿的線索,帶領學員作臨摹與寫生,引導學員對山水畫產生切身的理解。

林海鐘導師:

在中國的傳統思想裡,是老師領進門,但領進什麼樣的門是最重要的,老師需要把他的觀念給學生,要告訴學生山水畫是怎麼樣的一個世界,它的框架是怎麼樣的?入門以後學生們要往哪裡走?

要怎麼走,我覺得在短期時間里是可以講清楚的,但是作為實踐,需要漫長的時間。這次兩週的短期課程裡,我們從最基礎的筆墨實踐開始。學筆法,然後形成山水的世界。在初學的時候,把筆法如何進入山水的形和其中的規律講清楚,這個關系到整個山水畫的構建。山水的最基本構成就是石頭和樹。樹多了就成林,石頭大了就變山。歷代中國好的畫家,他們的學習都是從用筆開始的,但是這套系統現在已經沒什麼人教授了。 

山水畫包容性最大,它是一個大千世界,是一個天地,包羅萬象,所以也最難最復雜。山水畫包含了世界的法則,通過對山水畫的學習,你可以找到一切的源頭。我覺得山水畫就是一劑良藥,在我們如今這個時代,它與現代並不是割裂的,而是包含在現代中。 

我願意做山水畫的傳承,學習它,研究它,它對我的生命有一種關照。如果說有人喜歡或者說有誌於來研究這一塊,我希望能把我的經歷分享給他。了解了山水的智慧以後,對我們的藝術方面,生活方面,做人方面都會帶來莫大的好處。

鄭宇助教:

我們這個課的主題是以山水觀為中心,這兩週實際上都算是入門課程,讓學員們能了解山水畫,或者更進一步說,是了解我們中國傳統的人的一個天地觀,甚至是一些處事觀,都可以涵蓋在這個理念中,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林老師第一週就是對石法,實際上也就是山法,造山的法則的講解。這是山水畫的基礎,基礎打好后,才可能把這個高樓大廈建起來。

第二週學員要自己通過臨摹作品來進行體驗。有部分學生從來都沒有畫過山水畫,平時也不太注意山水,如何從山水畫的角度來看待山水更沒有體驗過。經過這次學習,我覺得他們進步非常大。能夠用中國最傳統的方式來看待周圍,這和西方的風景畫是不一樣的概念。

(關於學習本課程是否需要國畫基礎)區別無非就是基本功上了。比如說線條,需要講究力量,力度,筆勢等,但我覺得這些並不是主要的,都是可以自己去練習的。最主要的是一個觀念,我們的山水,我們怎麽看待,怎麽用中國傳統的一種方式去理解。專業和業余,我覺得並不是一個不可以跨越的鴻溝。

學員:

我是魯美國畫系專業畢業的,在大二和大三的時候,曾經學過山水的臨摹。研究生也是魯美國畫系的,所以我是有一定基礎的。

我覺得林老師談的生發之法非常的關鍵,聽完林老師的課,我可以說是更新了一下自己的系統程序。他說從一筆生,兩筆生,三筆生千萬筆的過程,彼此之間的互相聯系。我覺得不但是畫畫,在我們實際的社會生活裏也是一樣。

用林老師的話講,他談的是一個究竟的問題,從我們的角度上講,會覺得講傳統山水畫,講的就是一個相對小的技術,但是它實際達到的是一個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性的原理,是具有形而上學的哲學高度的。

學員:

我是從福建過來的。我跟蘇州很有淵源,因為我在蘇州念的大學,念的是漆藝專業。

我覺得這次的課程對我來講,真的是一個提升,因為我們沒有接觸過山水的訓練,或者說任何一個這樣的課程體系,平時也很少去看山水畫,我們也都看不懂。但是這次老師系統地講中國的山水,一下子把我的思維打開了,我覺得自己之前對漆藝,刻漆或者雕漆裏面山水的認知很淺薄。

我現在很難一下子講出我對山水的認知,或者說如何將山水具體運用到漆藝裡面的方法,這些都需要在課程之後,自己繼續修習。但我可以說,這門課對我認知提升的幫助是很大的。

我覺得很多像我們這樣從事手工藝的,或者說已經從事手工藝很多年的人,他們可能也需要重新去知道這些。因為總是要有人把這個道理講明白的,你單純地傳承一種技法的話,它真的很片面,學習起來可能也會比較困難,會學得比較死板,缺少自己的想法與創造。

學員:

我覺得山水畫在我心目中一直有很神聖的地位,以前我也沒有接觸過。在課程剛開始的時候,理論方面會多一些,丁老師和林老師都從基礎開始,為我們打開了山水畫的大門,兩位老師教的東西都非常正,讓我們這些學員可以從正確的方向去發展學習,第二週鄭老師帶著我們做很多實踐,不僅停留在單純地講解如何把具體的東西畫好,還會講很多理念性的東西,有助於我們對山水畫的一些理解。

山水畫跟其他課程相比,我覺得它的思維是完全不同的。山水畫剛開始學習的時候,你會覺得它不太有規則,都是曲線,很難把握如何去進入。但只要你回歸自己的本心,在這個基礎上運用山水畫的一些規則去表達,靈感自然而然會流露出來。

學員:

我在上小學三年級,在上海讀書,這次是專門請了假來蘇州學習的。

(關於臨摹)老師讓我們先觀察它們的順序,要先看它最低的地方,離自己最近,而且沒有被遮擋的地方就是低部,要看懂了才能畫。老師說每幅畫都要先看懂它的順序才能畫,不然會畫錯的。

老師還教給我們,如果畫石頭,可以用淡墨,要比較幹枯的筆來畫石頭,畫水的話,也用淡墨,但是不用那麽幹枯的。畫樹的時候,可以深也可以淺,老師還教我們了在石頭上的很多皴法,有好幾種,讓樹感覺有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