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心以及傳統藝術學院動態

2025學年「法相幾何:佛像造型原理」短期課程回顧

2月17日至2月28日,「法相幾何:佛像造型原理」課程如期舉行。嘉陽樂住上師親臨現場,為大家講述了唐卡文化的歷史和創作心法。學員們觀覽了覺囊派相關藝術作品,更深刻地理解圍繞佛像造型的藝術與哲學的世界。覺囊唐卡傳習所的英州彭措等導師親自授課,在上海金澤工藝社講授覺囊唐卡繪畫的基礎內容,包括度量(五官和身體的比例)、線條、色彩的手繪實踐等。本次課程中,學員們通過了解覺囊派唐卡繪畫中的佛像造型原理,以佛像比例原則作為切入點,學習如何繪畫完美智慧的人像造型。第一週第一週,中國中心的學員們學習和體驗了唐卡的基本製作工藝,包括毛筆、畫布和礦石顏料製作等。也在畫師的指導下,學習了彩唐的線條繪製、上色、…

2025學年「色彩的煉金術:技法與材料」短期課程回顧

2024年11月25日至12月13日,英國國王基金會傳統藝術學院中國中心的學員們在大衛克蘭斯維克博士(KFSTA)的指導下完成了爲期三週的傳統藝術課程「色彩的煉金術:技法與材料」的學習。第一週:傳統西方顏料製作自然是藝術的天然藥劑師。所有的傳統顏料及媒介劑都源於自然;萃取並製作礦物顏料及植物顏料的過程表達了蘊藏在工藝傳統核心的煉金術智慧。學員們也在色彩理論及練習中探索並理解其在繪畫語境中的內涵。學員學習從泥土、岩石、根莖和漿果等天然來源中提取出原料,並轉化為純顏料的傳統工藝。這些天然材料的製備過程被視為繪畫過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學員们經歷了一段關於如何製作西方傳統顔料的精彩旅程,…

2025學年「自然界的語言:設計元素」短期課程回顧

11月4日至11月15日,「自然界的語言:設計元素」課程在蘇州元圓堂進行,英國國王基金會傳統藝術學院的Mahrukh Bashir導師首次來到現場授課。本次課程中,學員們共同學習如何從自然中得到靈感,并創造傳統伊斯蘭圖案,探索奧斯曼帝國時期與中國傳統中基于自然的紋樣設計的關係。學員體驗曆史悠久的傳統伊斯蘭繪畫技法,特別是手抄本藝術;並學習用純金制「泥金」(Shell Gold)顔料。除此以外,學員們還與導師討論和交流了中國傳統繪畫和伊斯蘭繪畫技藝的區別和關聯。第一周,學員們在導師Mahrukh Bashir的指導下學習傳統伊斯蘭繪畫技法,包括如何準備畫紙,泥金顏料,花卉紋樣設計原理,繪畫技法…

2025學年「自然界的秩序:幾何與圖案」短期課程回顧

10月14日至10月25日,在英國國王基金會傳統藝術學院導師 安娜·玛丽亚·吉拉尔多 (Ana Maria Giraldo) 的指導下,學員們在元圓堂完成了為期兩週的「自然界的秩序:幾何與圖案」課程學習。這一實踐課程引導學員們思考幾何在自然秩序領域裡的內在意義,並體察幾何學的哲思層面。通過兩週的學習,學員們也習得了如何在具體的藝術和建築元素中辨析這些圖案。在為期兩週的課程中,幾何作為學員們通過動手實踐了解了如何使用幾何繪圖相關的工具、技法與創造的潛力,並習得了使用圓規和直尺構建基礎幾何的專業詞彙。他們初步了解并绘制了部分四重、六重、八重、十二重對稱及其對應比例系統的基础圖案和比例關係、…

敦煌在倫敦:「光、色彩與顏料的宇宙觀」The Universe of Light, Colour and Pigment

本月,英國國王基金會傳統藝術學院中國中心主辦的“中西傳統藝術展”在蘇州元圓堂拉開序幕。作為中西文化藝術交流的一部分,中國中心學員在“絲路上的形色:乾壁畫技藝”課程上創作的部分作品也在倫敦舉行的“光、色彩與顏料的宇宙觀”展覽中大放異彩。 該展覽由英國國王基金會傳統藝術學院主辦,展示了學院在顏料與色彩方面的獨特思考,以及學院導師、學員和全球校友在其作品中對顏料的延伸和探索。 展覽涵蓋了KFSTA過去 30 年中學校導師和校友的 150 多件藝術作品。從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每一位在英國國王基金會傳統藝術學院學員都受到了學院在色彩與顏料上的啟發,…

年展啟幕 | 一場中西傳統藝術盛宴

暑熱未降,藝術溫情已然四處洋溢。2023至2024年度的“中西傳統藝術展”,在蘇州“狀元第”揭幕。蘇州“狀元第”亦稱為“彭定求彭啟豐故居”,其輝煌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康雍兩朝,彭定求與彭啟豐先後高中狀元,所謂祖孫會狀的“無雙文福”,開啟了“狀元第”源遠流長的文化蘊藏,正所謂人傑地靈,人文薈萃。而“英國國王基金會傳統藝術學院中國中心”主辦的“中西傳統藝術展”,自2018年中國中心開啟教學以來,就是每年度碩士預科和課程研修學員優秀作品的傾情呈現。本次展覽以中國中心學員整個學年以來的精彩作品為聚焦,包括了年度預科和短期研修的學員,從英國經典的課程到中國原創的課程,既有英國導師的幾何與圖案,顏彩與運用…

2024學年「山水觀的構成:風水與山水」短期課程回顧

2024年7月25日-8月2日,英國國王基金會傳統藝術學院中國中心的學員們在丁羲元教授、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林海鍾導師與王素柳助教的指導下完成了為期八天的傳統藝術課程「山水觀的構成:風水與山水」單元學習。課程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由丁羲元導師分析山水畫的形成,闡釋山水中的五行觀念,并介紹山水所反映的風水理念。課程的講論對照歷代名畫,從對畫作的分析中,闡述上述歷史和思想。第二部分,林海鍾導師與王素柳助教以山水的造型學作為貫穿的線索,建立對山水畫的基本認識。具體先授筆法,以「董其昌畫作」為臨本,以表現山石的皴法筆法為主,展開對山石樹木這一基本傳統元素的臨摹與創作。 

2024學年「設計原理應用:細木鑲嵌」短期課程回顧

From 8-19 July, the course “Design Principles Applied to Wood Products:Marquetry with Veneers” taught by Tutor Joachim Tantau was delivered online at KFSTA China Centre.This two-week course introduces students to the craft of marquetry – wood veneer decoration. Marquetry techniques have been used…

2024學年「桃花源的門道:冶園與園冶」短期課程回顧

一逕抱幽山,居然城市間。 夏伏伊始,由葉放導師教授的 “桃花源的門道-冶園與園冶”,作為2023-2024年度的預科與研修課程,在英國國王基金會傳統藝術學院(KFSTA)中國中心,圓滿落下了帷幕。 這是一項以園林為內容,引導學員在當代語境中研修傳統藝術的課程。 第一週 冶園之理。也就是園林的世界觀,從文化演變和思想精神,關於以何冶園的創作道理。 第二週 冶園之法。也就是園林的方法論,從藝術規律到表現技巧,關於如何冶園的創作法術。 在暑熱喧囂的城市,尋找清幽風雅的桃花源,別有一番滋味。 短暫的兩週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