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學年「天地的紋理:書法」短期課程回顧
近日,來自中國美術學院的賈勤導師和魯大東導師在PFSTA中國中心共同教授了「天地的紋理:書法」兩週短期課程。賈勤導師以系列講座的形式進行授課,以《說文解字》為核心,闡述文字與傳統「圖學」在華夏思維體系的精神脈絡。魯大東導師主要講授書法史與書寫實踐,通過階段性的集中訓練,引導學員對書法文化產生切身的理解。
賈勤導師:
書法是一個書寫傳統,背後是它的文字系統;文字系統背後就是中國漢字的形成和歷史演變。在東漢的時候就出現了像《說文解字》這樣的經典漢字系統學的著作,正是有這樣一個漢字背景才有漢字書寫,甚至到後來書法變成一個獨立的東西。所以以此為契機,選擇《說文解字》,以漢字系統來系統性學習。
《說文解字》這樣大規模的書需要經過長期的學習,兩週時間只能講它的提鋼結構,就是漢字整體的結構以及“六書”,中國中文造字的六書傳統以及字體流變,從篆書到隸書的過程,讓學生對書法的認識有一個好的基礎。
這次課程大部分學生是藝術家,藝術家會涉及到藝術靈感問題,藝術的這些創造性的根源到底在哪裡?那麼對中國的藝術家來說,《說文解字》始終是一個創造性的根源。我希望對他們起到一個推介引導的作用,在這次課程過後,他們通過自己的消化理解,再加上大量的背誦以及書寫訓練,我相信他們會有靈感的迸發。
魯大東導師:
上午賈老師的課與文字的本源相契合,而我的課程安排偏重於文字的初始形態,所以說賈老師負責形上的部分,我負責形下的部分。賈老師思考的問題是直接的,他是思接太空,他的方式是我很向往的,但是我也想把賈老師的想法在我們下午的課程中落地,把它變成我們手上的感受。
在講授書法史和文字史方面,我主要基於兩個方面,一種是器物書法史,因為這個課程有很多手藝人來學習,所以我在前面的文字史方面會偏重於作為器物的文字史或者是作為器物的書法史。另外一個部分就是作為身體史的書法史,就是用身體去表達,怎樣在技巧的磨練中,配合自己的動作去磨練身體機能。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也從他們自己的專業角度出發,給我提供了很有意思、很新鮮的案例,我特別喜歡這種跨學科的交流,很刺激我的思維方式。
我希望在這個課程之後的一段時間里,學生們可以慢慢消化課上講的東西,把自己所學的知識,用自己的方法轉化一遍。我們說得再多,最後還是要落到實處,可以通過更多更實際的身體訓練來慢慢理解課堂內容,甚至突破所教的這些知識,這樣他們才能夠真正掌握。
學員:
上課之前,我們有一個基本觀點,就是中國古代每一個字都是字通天人的,但是如何去整體解讀,並沒有一個很明晰的辦法。賈老師給我們很明確地打開了一個端口,使我們很全面地了解中國古代文化藝術是怎樣一點點構建起來的。
我覺得賈老師的課程是一種可以將所有學問打通的課程。在知識結構上,賈老師把中國古代和近代、清末以來的學術傳統貫通,把西方近代以來的解釋學、文字學和數學引進到解讀中國古代文字的系統當中,這個解讀使得我們很有趣的以現在的方式來認識我們傳統的很深邃的東西。
學員:
不管是前面的幾何課程,還是顏色課程,都是要我們回到最本源。《說文解字》也是一樣,就是讓我們回到一個中國傳統文化的本源中去,它和書法結合得非常緊密,學完《說文解字》以後,我會想有些文字的筆畫為什麼這麼寫,它背後的來源是什麼。
在具體使用這本書的過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問題,有時在使用時,甚至是發現了更多的疑問,這些疑問就是牽著我把這本書繼續讀下去的線索。這個過程對我來說非常有難度和挑戰,因為古文這種東西已經被許多當代人所遺忘,現在再把它撿起來我覺得有些困難。但總體來講,老師通過這門課給我們打開了一個竅門,讓我們今後可以在這條路上繼續探索。
學員:
我從小就比較喜歡藝術方面的東西,我母親原來就是做壽山石雕刻的,我最早做印章上面的印鈕雕刻,現在轉做玉雕,玉雕從真正入行到現在也就一年多的時間。
來這裡上課之前,我對魯大東老師比較熟悉,也看過他的一些信息資料。來上課以後,發現魯大東老師的教學思維相較傳統的老師要新穎很多,他很強調放鬆,無論是寫字姿勢,還是思維方式,各個方面都需要放鬆。
賈勤老師我以前不怎麼了解,但第一天他的課就給了我很大的驚喜。他是一種戲劇創作式的教學,會激發你的無限想象,無限思考,特別是對於我們這些搞創作的人來說。他的上課內容很多都可以作為我未來創作的激發點,讓我將來去思考拓展。
以前,我就很想了解真正的傳統是什麼樣的,自己也有了一些認識和總結。但我總覺得,以我目前的人生閱歷和知識儲備來說,還是很膚淺。通過這幾天的學習,我發現自己原來的認知全部都顛覆了,要深入的學習更是需要很漫長的時間,需要我多看書多學習,我相信再過五年、十年,我對傳統會有更深的認識,可以更好地表達、創作作品。
學員:
我是一名手藝人,一開始跟隨伯父做壽山石,到了2012年,我到北京跟隨邱老師,開始進入玉雕行業。
這次的課程給我很大的啟發,上午賈老師的課跳躍性特別強烈,一下子跳到東方的意境與玄學里,他所涉獵到的東西特別多,都是我以前沒有接觸到的。這些文化沉澱如果不去了解,就開口閉口說要去做當代玉雕,我覺得是對玉雕的不負責任。
而下午魯老師的課也跟我們以前學習的書法課程不同,我們以前學習書法,老師只是說你要先練習篆书,再練習隸書,诸如此类。而魯老師是從書法的基礎出發,會告訴我們書法是怎麼來的,從甲骨文到它後面的演變,字體的演變,然後說到筆法、技巧,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