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相幾何:佛像造型原理

主題
繪畫
上課地點
金澤工藝社
課程日期
2025.2.17 - 2025.2.28
授課老師
覺囊唐卡傳習所

本課程旨在通過了解覺囊派唐卡繪畫中的佛像造型原理,以佛像比例原則作為切入點,學習如何繪畫完美智慧的人像造型。覺囊派繪畫蘊含了系統的哲學和美學理論,其所秉承的造型構圖,即“度量”系統,乃是源於“時輪”——佛教文化中與現代自然科學最為相應的一個理論和實踐系統。此次短期課程將講授覺囊唐卡繪畫的基礎內容,包括度量(五官和身體的比例)、線條、色彩的手繪實踐等,同時結合對金澤工藝社內覺囊派相關藝術作品的觀覽,理解圍繞佛像造型的藝術與哲學的世界。

授課老師

覺囊唐卡傳習所

Jonang Thangka Art Institute

覺囊唐卡傳習所於2010年由非遺傳承人嘉陽樂住上師在四川政府的支持下創立,全面教授唐卡藝術,為這項「非遺」技藝的傳承註入了新生力量。其學術和藝術價值吸引了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首都師範大學等高校在此建立教學和科研實習基地。

歷年來,覺囊唐卡傳習所畫師們的作品陸續在上海劉海粟美術館、北京七九八藝術中心、博鰲論壇峰會、四川國際非遺節等諸多有影響力的學術交流活動中展示。

畫師介紹

嘉陽樂住(又譯健陽樂住)上師

1974年出生於青海果洛,現為藏傳佛教覺囊派第四十七代傳承法主,覺囊派祖庭藏哇寺金剛上師,四川省阿壩州佛教協會副會長,四川省阿壩州壤塘縣政協副主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代表人,中國人民大學漢藏佛學研究中心學術顧問,於2015年10月遵照傳統儀軌及相關國家章程正式舉辦活佛坐床典禮,是一位備受漢藏佛教界尊重的上師。

近二十年來,嘉陽樂住一直致力於覺囊文化的繼承和弘揚,推動漢藏文化的交流,成效卓著。覺囊梵音、唐卡藝術、藏醫藥等先後被列入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嘉陽樂住仁波切於2010年創辦了公益的覺囊文化傳習基地,推動文化研究和應用,將具有千年傳承的梵音古樂、唐卡繪畫、藏醫藥、雕刻藝術等以公益方式開放給當地青少年,其學術和藝術價值更吸引了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首都師範大學等高校在此建立教學和科研實習基地。

英州彭措

英州彭措有著一份山裏孩子特有的自在和喜悅。十余歲的他在親友的介紹下來到毗鄰的壤塘縣,到向往已久的唐卡傳習所,看看自己是否能夠有緣學習。自那開始迄今已有十個春秋,跟隨嘉陽樂住仁波切的三千個日夜中,他已經成長為一名具格的唐卡畫師,嫻熟於菩薩低眉與金剛怒目,又在天地間描繪山水的勃勃生機,不變的是那份童心,成長的是那份自在和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