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的門道:冶園與園冶

上課地點
國王基金會傳統藝術學院中國中心
課程日期
2025.4.14 - 2025.4.25
授課老師
葉放

何為園,是何稱園林?為何園,為何要園林?園何為,如何造園林?

這些簡單的問題,在當下看來別有一番滋味上心頭。

於是,“冶園與園冶”,也就是關於“造什麼樣的園林和怎麼樣的造園林”,經由當代語境中對傳統藝術的繼承與發揚,更有了特別而現實的意義。

至於“園林藝術和藝術園林”的概念,如果說前者探討的是“以園林為營造藝術的方法”,那麼後者探討的則是“當園林作為藝術表達的形式”。

葉放導師將與大家分享園林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與思辨。

本課程單元引導學員認知園林成為桃花源載體的傳統和演變,體會園以何為的冶園之門和如何為園的園冶之道。

學員通過對園林文化理念和藝術法則的學習,研習以山水思考中國人宇宙規律的天地造化,以園林表達中國人自然原理的山水觀念。掌握疊山理水、蒔花藝木、建亭築台、裝潢佈置等藝術元素之間的構成關係與諧和技巧,從而形成在當代社會中傳承發揚的園林世界觀與方法論。

同時,學員也將在行知結合的課程中,收穫園林文化的鑒賞和園林生活的美學修養,以應用到其他形式的創作之中。

一、冶園之理(園林世界觀)

教授園林的世界觀,從文化演變到思想精神。
訓練通過“仙境思想、山水藝術、道器精神、隱逸生活”的內容,掌握以何為園的創作道理。

二、冶園之法(園林方法論)

教授園林的方法論,從藝術規律到表現技巧。
訓練通過“水墨理念、詩曲意象、芥壺審美、身心方式”的內容,掌握如何為園的創作法術。

 

授課老師

葉放

葉放教授,號畢園生人、绮石齋主,现居蘇州南石皮記。書香文化研究院院長。

出生於家學淵源的家庭,先祖畢沅於清乾隆年間高中狀元,先後建造「小靈嚴山館」、「經訓堂」和「適園」等,開啟家族造園的風氣。外高曾祖父畢詒策建造的「畢園」,是葉放出生的園林,並在園中接受了童年的傳統啟蒙教育。而後,葉放在「拙政園」完成工藝美院的學院授業,又在「聽楓園」深入山水園林的學術研究。近年來致力於園林藝術於當代語境中的發揚。

作為成長於園林的著名藝術家,葉放的創作無論水墨、雕塑,還是裝置、景觀,始終將中國園林的文化理念貫穿其中。

其園林作品「南石皮記」在聯合國教科文世界遗產「蘇州古典園林」的推廣中,被作為當代園林的唯一代表,九座古典園林後的第十座。「達園」參加第53屆威尼斯雙年展,從而成為第一件參展國際當代展的中國園林作品。